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重点推荐 > 正文

【原创(67)】文化企业考察感悟(一)

2013-04-27 16:48:06来源:福建省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字号:T | T

文化创意随笔之六十七:文化企业考察感悟(一)
 

                                                                        作者:福建省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陈坦汶


        近日,本协会几位负责人前往泉州、厦门访问我协会会员单位并考察了相关文化产业园、文化企业,所见所闻,有所感悟。一并呈出,与会员们共同思索。

         一 、这次文化企业考察,尤其是产业园区和文化商品展示区考察,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面对着相对宽敞的商场、商店以及众多的对外或私人商业会所,消费者的踪影相对来说就显得比较稀少。这是一种矛盾的现象,长期存在下去,有可能导致商场、商店、会所因客流少而处于无法盈利甚至无法保本的状态。细分析起来,有人商店客流少,有其合理性。比如泉州锦绣庄民间艺术园内的众多古玩的商店,人流确实稀少,但是古玩商店的消费者是极小众的消费群体,不能要求古玩商店的客流像普通大众商品店一样呈现川流不息的客流,“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大概是这一行当的真实写照。但是,有些销售展示现代工艺品和普通文化用品的商店,如果没有一定的客流量和相对多的购买者,那么这种商店迟早难以维持下去。如何运用多种营销的方法或者用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来吸引客流,将是这些文化展示区、文化园区最重要最紧迫的课题。

        二、 非遗产品转化为非遗大众商品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有些非遗产品是比较容易转化成为强大的文化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的支柱文化产业,比如福州的非遗产品寿山石雕产品,就是一个例证。但是,有些非遗产品在产业化后,如何走向市场却要受到市场规模,消费者喜好习性的种种制约。比如泉州的木偶是全国著名的非遗产品,其名声在海外都受到追捧。但是,要让泉州木偶走入普通的家庭,成为一个美丽的工艺陈设品在一些地方就比较困难。比如,福州当地的老百姓极少将木偶像陈设在家中。笔者是地道的福州人,我就有两个精美的泉州木偶像,但我无法将其摆设出来,因为福州人将木偶也称之为“傀儡”,木偶戏也称之为“傀儡”戏。在众多福州人的眼中,傀儡是属于比较“阴”的形象,民间传说孕妇是不能看傀儡戏的,有孕妇的家庭已将木偶作为“禁忌”不宜陈设。虽然此民间习俗带有较浓的迷信成份,但是既然是一种地方民间习俗,自然就会制约了带有这一禁忌家庭的消费者购买木偶像了。剪纸也是一个传统的非遗产品。但是,剪纸应当是用手工剪出来的图案纸。如同世上没有两张相同的叶子一样,手工剪出来的也应当是没有两张相同的剪纸图案,只有这样,非遗的纯手工味,以及“唯一”性的工艺特色才能得以体现。笔者观察有些剪纸图案已失去了手工剪纸的味道,机器批量生产的精确图案,已不具有“唯一”的特性,那么些类所谓的“非遗”产品已经沦为普通的工艺品,只是披着非遗的外衣。它可能会吸引一些不明非遗内涵的消费者,也会吸引一些将其当作纯粹工艺品的消费者,但是必定会失去那些想消费“非遗”产品的消费者。笔者认为,当各地将当地具有非遗特色的产品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产品时,一定要考察其转化其过程中,非遗的特色是否保留,是否具有产业转化的价值。

        三、 文化商品与消费需求的错位将失去很多商机,这是本次协会两天闽南地区文化产业考察的深刻感悟。笔者看到,一些地方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很大,民间投资文化产业的手笔也很大,投产的速度也很快。但是,由于缺乏对消费群众的细分或者研究,一些文化产业投资很明显是冲着政策的感召力,是冲着富余资金需要转移,是冲着众人都说文化产业的春天就要来临所以投资文化产业。其实,具备这种投资冲动的文化企业家有明智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又是盲目的。因为具体到投资文化产业的某一门类,某一产品,某一地区,一定要细分一下,你的产品营销群体是谁,这个群体到底需要哪种文化产品,你的竞争对手是谁,你的文化产品的质与价格是否在同行中具有竞争力,产品是处于市场的衰退期,还是朝阳期,产品在当地有多少本地消费者,有多少外地的消费者,都需要仔细地研究分析。否则,当你推出你的商品时,你会发现在你的左右前后商店也许会推出同品质的文化产品,也许众多同一类型的文化商场共同面对着罗雀的顾客,那么,你就要好好地反省一下,你的文化产品是否与你的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产生错位。

        四、 失去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有可能成为充满铜臭味的商业地盘。这次外出考察,厦门的风景旅游胜地“鼓浪屿”不在考察范围。但是,我协会一会员单位“东方鱼骨艺术馆”刚好座落在鼓浪屿,因此必须登上这座美丽的岛屿。但是,当我们一行众人挤上轮渡船,拥上鼓浪屿码头,融入如同游行队伍般的旅游人潮中时,我们失望了。放眼望去,只见如同火柴头般拥簇的人头,旁观小巷两旁,一间连着一间的商店和饮食店,再看道路两盘,堆积着一堆又一堆醒目的海蛎壳等海鲜瓜果垃圾,两耳听到的是小摊贩此起披伏的叫卖声,鼻子时常嗅到的是一股股浓浓的油烟味,这就是以钢琴之岛闻名的鼓浪屿,现实就是如此。一但一座以钢琴声蜚声海内外的旅游岛屿失去了优雅文化氛围,取而代之的是繁华喧闹的商业叫卖声,迟早美丽的海滨旅游胜地会沦为小摊小贩的大卖场。

 

(待续:请看文化创意随笔之六十八)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七日


 

福建省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网声明:本网将推出百篇“文化创意随笔”,所有随笔都是福建省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员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