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重点推荐 > 正文

【原创(38)】文化旅游景区要摒弃山寨文化

2012-09-28 11:20:26福建省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字号:T | T

 文化创意随笔之三十八:文化旅游景区要摒弃山寨文化

                                            作者:福建省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陈坦汶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继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后更深一层次的旅游业态,正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亲睐。旅游业的从业者也明白文化旅游的巨大潜力,在挖掘当地文化资源,试图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并取得积极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俗话说,旁观者清,从旅游者的角度观察,人们还是会发现一些倒胃口的山寨文化时不时的出现在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当你作为一名旅游者慕名前往古代名人的出生地游玩时,试图感受一下名人出生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但是映入眼帘的有可能是所谓的古人旧居。其实,经过上千几百年的岁月磨灭,古人的旧居早已片瓦无存了,但是当地的好事者为了增加旅游景点的文化味精含量,人为地修起所谓的古人旧居,摆上几件也不知哪个朝代的家具,堂而皇之地在故居门口钉上铭牌:XX故居。这是典型的山寨故居。

        山寨文化最早出现在IT界,多数是由民间IT力量发展的一种产业现象,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平民化,通过民间的小作坊快速模仿成名品牌,如手机、数码产品等,但是这种山寨现象如同瘟疫一样,迅速渗透到其他产业,仿造性的假文化景点就是一种比较突出的山寨行为。本来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是一种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赢的事,一方面非物质文化可以在众多的游客面前得以展示和展演,在某种意义上说或多或少活化了非遗项目;另一方面,提升了旅游文化中文化的含金量。但是假冒的所谓“文化”古景点,却以山寨的方式,糟蹋了“文化”的纯洁度,让游客在欺骗中去获知山寨文化的感受,一旦游客看穿了山寨的本来面目,那么一场游兴极大的文化之旅就成了假冒伪劣文化景点的“购货”行为,只能令游客倒胃口。这种山寨文化在大的方面最突出表现在古城、古街、古村、古堡的真真假假或半真半假方面。一些地方为了提升古建筑的高大形象,或无限放大古物的文化所谓含金量,对古建筑物进行建设性的破坏,拆除古城、古街、古堡、古村重新设计建设。当游客见到这些再建的所谓“古城”、“古街”时,真不知道是在接受历史文化的洗礼,还是接受伪文化与假古董的展示。任何古城、古街、古堡都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沉淀形成的,绝不是几万吨钢筋加水泥,抹上做旧颜色能“造”出来的。笔者曾经参观过被景区称之为古城堡的城墙。从历史看和现代推测,此处虽然曾有古城墙,但经过历代的战火和近代的拆毁中已经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但是当地还是用现代的建筑方式重新修建起来,当我看到用机械切割的花岗岩垒起的城墙,听着导游员自豪地说这是多少百年前已存在的古城堡时,那种被人戏弄的感觉油然而生。如此“历史文化”的古迹不看也罢。在一些旅游文化的景区,还有一些微观的细节,让游客感到“山寨文化”无时不在。在展示历史痕迹的陈列室里,明明是仿古器具,标签上却注明为真品;明明是现代机器批量生产的工艺品,却说是纯手工打造的工艺品。一些景区在历史上从未有过佛堂道观,为显示历史宗教文化的厚重感,无中生有地盖起宗教场所,明明是近代小说和现代影视中虚构的人物,甚至神话中的仙人,却说这是此山此水此地出生的真人,以至孙大圣这个神话猴子居然在人间还有什么“出生故里”;明明是七拼八凑杜撰器物,却说这是新挖掘出来的出土文物等等。

        “一颗老鼠屎坏一锅粥”。文化旅游之旅,游客看到的应当是真文化。假如一些文化景点展示的是假古建筑物、假旧居、假物件,是人造的道具,那么,这些散发着“山寨文化”的假冒伪劣景点,将败坏了整个文化旅游的口碑,其结果,可能骗得了游客一时,最终倒下的仍然是假冒的文化旅游品牌。

(待续:请看文化创意随笔之三十九)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


 

福建省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网声明:本网将推出百篇“文化创意随笔”,所有随笔都是福建省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员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