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重点推荐 > 正文

“石”话实说(之六)

2014-09-15 10:15:45
字号:T | T

侃价之“道”

 
        庄子曰,“道在瓦砾”。这“瓦砾”之中都有“道”在,那寿山石这种宝贝就更不用说了,鉴定有鉴定之“道”,雕刻有雕刻之“道”,买卖呢,自然也有“道道”。
        买卖的核心环节是侃价,这里头的奥妙之处难以言表,可以引用陶渊明的两句诗----“其中有真义,欲辨已忘言”。
        中国人向来不太喜欢明码实价,许多买卖的价格定位是通过一个太极推手般的“侃”的过程来实现的。电视剧<大宅门>里百草堂的老掌柜与药市商贩的那次侃价,两只右手藏在双方宽大的袖子里,一阵“掤捋挤按采肘挒靠”,再配合上默契的眼神来去,一切轻松搞掂,这一幕精彩场面相信所有的观众至今印象深刻。
        如果工商部门硬性规定周末的寿山石大集市实行“不二价”,我敢打赌,不光是卖石头的摊主,就连买石头的藏家也会强烈反对,因为如此一来,逛市场的乐趣就要大打折扣了。
        为了回报常看<“石”话实说>的热心读者,我这里无偿奉上自己在石市“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几条侃价“秘笈”。假如您早已谙熟于心,不妨一笑置之;如果您是初涉石市的玩友,也不可照搬照套,还得联系实际,举一反三,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者也。
        首先,买石头就像当主持人,既要懂装不懂,又要不懂装懂。比如你明知这块石头是“好料”,志在必得,却要故意装作外行,漫不经心地打压价格;反之,当你真正拿不准时,又须冒充内行,不可露怯。与此相配套的还有“声东击西”、“欲擒故纵”等谋略,这里就不展开了。
        其次,还价的要点不在于低,而在于合理。一位老石友在一次“大获全胜”之后得意地向笔者透露说,“还价如同点穴,要正好点在对方的痛处痒处。否则,给得太高了挨‘宰’,一味往低里杀,人家岿然不动,还要挖苦你两句。”那么,怎样判断“点穴”是否“点”中了呢?“你出了价,紧盯他的眼睛,只要对方露出一丝犹豫,那就肯定有戏。”唉,要不怎么说“姜是老的辣”呢!
        此外,侃价格既要有“姜太公钓鱼”的耐心,也要有“快刀斩乱麻”的果断。一旦遇上物超所值的好东西,不能因“恋战”而陷入僵局,以致错失良机。
        实际上,买石头的最大风险并非来自价格,而取决于所购之物是否“对路”,是否符合自己的收藏方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永远是正确的,但只要你买“对”了,即便贵一些也不打紧,重要的是不能两眼只看价格,变成“只买便宜的,不买对的”,那就整个儿不对了。
        当然,以上所说的几点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技巧”,远未达到“技进于道”的境界,真正的“高人”是不屑一顾的。
        真正的“高人”把心思用在判断收藏市场的大方向和选择有升值潜力的品种上,而不是与人计较于辎铢寸尺之间。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出手慷慨,给的价比所有的人都要高,长此以往,精品和人气两种资源渐渐向他“集聚”,占据了制高点,自然“长袖善舞”,进退裕如了。
        然而,这样的“大道”并非庸人所能领会。“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作者:何光锐(福建省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