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福建 > 正文

集美集文化创意产业园 生钱有道文化盘活旧厂房

2012-03-31 17:11:15海峡导报
字号:T | T

\
 

文化艺术中心是通过旧厂房改造而来的 资料图片

文化,不只是唱歌、跳舞,谈情、说爱。文化,是一种生产力。

昨天下午,参加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的省直部门及各设区市代表,考察了厦门的文化产业园等项目。近百名代表,几乎都是省直部门官员及各设区市宣传部长、分管文化的副市长、文广新局一把手。

厦门,让文化艺术创造出价值,去年文化产业的21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8%。

敢于创新,政策资金大力扶持,厦门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颇受代表们认可。“值得兄弟城市学习和借鉴。”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说。

旧厂房的“艺术重建”

3月27日,下午。

茫茫冰雪一片,裹着厚重大衣的情侣偎依,睫毛落下一片雪花。雪花来不及融化,白皑世界消失,雄伟宫殿矗立眼前,一袭晚礼服的美女,轻举酒杯。酒杯还来不及送到唇边,古城堡消失,一对红衣老人,站在北京胡同口,拱手拜年……

一分钟,10多个短剧,近百位来自全省的代表,有人惊叹“不知身在何处”。

这是厦门,集美集文化创意产业园,M.T.影棚。

无论雪地、古城堡、北京胡同,还是卧室、厨房,都出自这600平方米的影棚。“我还想,这么多场景都是哪拍的,原来都出自厂房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说。

影棚的灯大亮,这里,原是厂房。头顶走吊车的横梁,成为影棚需要的灯桥。“整个厂房都运用起来了。”袁荣祥赞叹。

集美集文化创意产业园,有12栋形态各异的旧厂房。2009年,集美区尝试将其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免费租给艺术家,其成为厦门最早开放的艺术部落。“很抢手,现在有10家企业、25位艺术家入驻。”集美区委书记倪超说,这里现在是艺术家们的“窝”。

影棚、展厅、工作室、艺术品交易中心,袁荣祥一行且听且看,不时了解艺术家们的创作情况。

袁荣祥还关心一个问题。“经济效益如何?”他不断询问艺术家们。“展出的画很受欢迎,有人看到喜欢,就买了去。”“这个画家的画,起价12万。”“影棚里接拍的商业广告,很贵的。”园区工作人员介绍。

袁荣祥竖起大拇指。“一幅画十几万,这就是艺术的价值,它要比以前的工厂价值高。作为政府,要好好培育文化艺术产业,让它们的效益凸显。”

出房出地的“厦门慷慨”

集美集文化创意产业园,占地1.3万平方米。“现在,厦门有好几个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我们的做法是,先将艺术家、文化企业聚集过来,再培植。”倪超说。

袁荣祥点头:“不错,集美有这样的条件。”

拿出房子、拿出地,以低廉的价格,甚至免费给艺术家,给文创企业。不仅集美,厦门市政府以及各区,在这方面颇为舍得,比如牛庄、比如龙山文创园。

对于厦门盘活旧厂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做法,许多代表都表示赞赏。

一位外地代表直言,文化产业不像别的产业,马上就能看见直接的经济效益。政府如此“慷慨”,舍得把房子和地拿出来给艺术家,这需要很大的魄力。

“厦门对于文化产业的‘慷慨’,其实是一种改革创新。这种创新,也为厦门的文化注入了生命力。”厦门一位官员说。

“十一五”期间,厦门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11.2%的速度发展。由台湾知名文化机构——— 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发布的《文创产业与中华——— 2011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调查报告》对两岸具有文化创意潜力的36个城市作出评估,厦门总分排名第九,而在文化软实力部分,厦门的“素质内涵”独占鳌头。

发展文化的“厦门决心”

昨天下午,文化艺术中心是代表们考察的最后一站。站在这本身就如艺术品的建筑物面前,许多代表都“很震撼”。

文化艺术中心是通过旧厂房改造而来的,这让代表们颇感兴趣,纷纷询问改造过程。“不仅造价比新建要便宜一半,还为城市保留了历史记忆。”厦门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许向明说。

“文化艺术中心在改造前,一定碰到不少阻力吧?”一位代表询问。

“的确有。”许向明坦言。曾有一位文化人“横眉反对”,认为怎么可以用这么一个破工厂去建设图书馆、美术馆,但改造完后,他到图书馆走了一遭,再也说不出话来。通风、采光等各方面条件,都是普通图书馆所无法具备的。

艺术中心文化馆的排练厅,票友正练嗓子,舞蹈演员正排练,那身手让袁荣祥一度询问:“这些是专业演员吧?”未料,都是已经退休的业余爱好者,文化馆的排练厅对普通市民也同样开放。“这就是文化惠民。”袁荣祥说。

“发展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文化惠民利民,构建幸福厦门,正因如此,厦门对于文化才有如此之大的决心。”厦门一位官员说。

文化春天的“厦门机遇”

走一圈下来,袁荣祥频频点头。

“厦门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不错,集美集文化创意产业园、游家网络、惠和石文化园、文化艺术中心,这些都颇具代表性,反映出厦门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袁荣祥说。

他认为,厦门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得比较好,有不少经验值得别的兄弟城市借鉴。“文化要做大做强,一定要面向市场,不适应市场的体制机制要改革。”

袁荣祥说,厦门是滨海旅游城市,作为海岛,发展传统工业的空间、土地等资源条件有限,但文化产业却有广阔空间。“一个小房间就可以产生很大效益,一个工作室,一幅画,就有几十万几百万出来。文化产业的单位面积产值和产出效益,要比传统产业好得多。厦门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创新文化产业,这很好。”

不过,在袁荣祥看来,厦门整体的文化产业总量,以及单个企业的做大做强方面,还需要努力。

如何做大做强?他建议,文化企业自身要有意识,彰显自己的特色,政府也要去扶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和资源的利用。比如企业上市,让资本做大;比如创造适销对路、适合市民和市场的文化产品等。

“文化产业的又一个春天来了。”袁荣祥说,做大文化产业,不仅是文化企业的事,金融配套服务行业也很重要,要跟进,要抢占,这是一个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