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福建 > 正文

文创产业 如何借力展会成长壮大?

2018-11-06 15:50:36福建日报 潘抒捷
字号:T | T

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借助展会发展壮大?2日至5日期间举办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文博会,提供了一个思路:两岸机构、企业和从业者可借力平台,在交流与碰撞中融合创新,挖掘文创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开拓思维视野、携手抓住风口,推动模式转变、引导产业升级,从而实现共享发展机会,共同开拓市场。

发挥集聚效应

今年文博会,厦门同安银敲锡雕工作坊,把锡器制作工具和原材料带到了展馆。压板、锻造、上色,在现场,不少观展者按照银敲工作坊创始人、锡雕技艺非遗传承人郑天泗的指导,拿着木槌等工具敲敲打打。

根据史料记载,福建锡雕工艺唐宋便十分兴盛,并传至明清。由于时代更迭,锡制品逐渐被铝、不锈钢制品取代,锡雕技艺才日渐式微。十几年前,郑天泗就开始系统地学习锡雕技艺。受台湾锡雕大家陈万能影响,他把锡器从宗教礼器、生活用品拓展到工艺品、文创品领域,突破锡器使用空间窄的瓶颈。

“锡器也是文化的传播载体。”郑天泗说,他们反复试验,掌握制作技艺,参展宣传,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中国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此外,还想借助展会平台,与包括台湾在内的各地业者交流切磋,寻求合作机会。在他看来,两岸工艺业者可以在交流中碰撞巧思,在相互融合中创新发展,共同开拓市场。

事实上,如郑天泗所愿,文博会上,文创资源不仅联通了历史与现在,也连接大陆与台湾。

参展已有六年的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此次再次组织13家企业“抱团登陆”,征集了包括堆漆艺术品、珊瑚雕品、墨玉文创品、蓝染布艺等在内的艺术展品,在台湾工艺展馆展出。“这些工艺美术展品可以说囊括了全岛的顶级工艺精品。”该中心营销组长蔡体智说,通过文博会平台,许多台湾工艺品牌已落地厦门,成为在大陆的产品展示和运营中心。

除了“老伙伴”,也有“新朋友”。本届文博会首次开设台湾生活馆,聚集来自嘉义、金门、新竹、南投、台东等地的展品。大家都说,以往看中的是大陆市场,但如今更受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文创氛围吸引,希望借助资源的集聚效应,逐步形成在大陆的产业链。

携手抓住风口

今年是文化旅游融合元年。在文旅IP交流论坛上,业内人士表示,文旅融合的风口下,旅游市场却存在同质化问题。大家认为,游客时间有限,需要优质体验,因此,未来旅游市场是时间的争夺战,核心在IP。

所谓IP,是区别于他人的关键元素,既可以是具象的“黄山迎客松”等实物,也可能是抽象的“爱与希望”等概念。专家们表示,文旅项目一定要有“IP”,才能做得好,走得远。

论坛上的真知灼见,在展馆里也得到了呼应。云轩乐(厦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战略合作伙伴,此次带来了融合故宫元素和现代审美的百什匣收纳盒、饰品、钥匙扣等。“我们还在努力突破品类单一的瓶颈。”云轩乐商务部经理陈巧玲说,比如,故宫养心殿目前正在修缮,修缮后会以崭新原貌和大家见面。此次,云轩乐也将“养心殿”搬到文博会现场,通过现场置景及数字技术,让观展者穿越历史,度过“在养心殿的一天”。

对于“敦煌莫高窟”这个IP,云轩乐也联合敦煌研究院,以“丝路流年”为主题带来敦煌壁画展。陈巧玲告诉记者,主办方精选出的36幅经编故事、供养人像和飞天系列作品,广受好评。

不只是大陆企业。来自台湾的法蓝瓷公司,选择与台北故宫合作,在文旅IP衍生品领域发力。法蓝瓷展位负责人刘会荣介绍,《十骏犬图》为台北故宫所藏,企业得到授权后,利用3D打印技术和传统陶瓷工艺,把栩栩如生的画作变成立体造型的瓷器。

由于同样具备IP思维,两岸也开始携手合作。卓也蓝染是一家来自台湾苗栗的企业,其营销经理李玉翔以一把折扇为例说,扇面蓝染布由企业萃取弓蓝草叶子里面的蓝色素自然染制而成,扇骨则由大陆折扇老字号王星记承做。他说:“两岸可以将各自传统工艺结合发挥,共同发展具有中国记忆的特色文化,携手走向世界。”这正是与会人士的共同期待。

推动模式转变

“每年文博会都强调优化参展结构,提升参展企业的市场能力。”作为海峡两岸文博会运营单位,厦门文广会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波说,本届文博会除展示展览,还有大量的主题论坛、项目路演、资本对接等,形成多元化、市场化的交易格局,推动参展商和采购商深度洽谈和实质性交易。

文博大讲堂就是组委会的首次尝试。讲堂包括峰会论坛、专题论坛、专家沙龙、对接交流、推介颁奖、签约互动等系列活动。“开讲”当天,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也在现场成立。“文博大讲堂将定期举办,突显文化主题,探讨产业未来,并走进其他省市和台湾,突出影响力。”组委会筹备办公室副主任林洪美说。这既是两岸文化交流,也推动产业合作,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除了“展会+讲堂”,还有“展会+品牌”。同样是首次在文博会“亮相”的知识经济博览会,整合了知识经济的最新业态和知识创新形态,共设教育培训、书店出版、知识创新等“五大展区”及千人演讲、知识付费产品渠道交流会等“八大论坛”。这个品牌,进一步充实了文博会的内容,丰富两岸文创产品的展示。

展会的模式在变,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被誉为“全球工业设计奥斯卡”的红点奖7年前和厦门结缘,与文博会合作也有三年。不过,以往的模式是组织参展企业、设计机构、品牌商入驻,呈现获奖设计精品。今年,“红点设计博物馆·厦门”正式落地开馆,这是红点继德国、新加坡后设立的全球第三家博物馆,也是目前唯一一座完整汇集红点产品设计大奖、红点设计概念大奖、红点传达设计大奖等三大奖项的博物馆。

李波说:“提升文化内涵和档次质量,助力城市创新与产业升级,是海峡两岸文博会未来努力发展的方向。”这也正是文博会的另一个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