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福建 > 正文

丢了创意的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园区成“大杂院”

2012-08-27 10:15:05科学时报
字号:T | T

        创意产业发展缺氛围、缺规划、缺政策、缺资本、缺人才……除了创意不缺,似乎啥都缺。然而,日前,福建省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坦汶撰文指出,创意产业园区成了实业、商业、科研、旅游、住家的大杂院,“有些创意园区可能沦为”烂尾园”。

        这样的产业发展现实,缘于文化创意产业缺乏创意。全国政协副主席、着名经济学家厉无畏在《创意改变中国》一书中提到,由于创意产业就是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透过智慧财产权的生成和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因此,对于创意产业来说,缺什么都不能缺了创意。

        那么,创意产业缺创意,原因究竟何在?

        其一,一窝蜂导致创意过度“消费”.“盲目一哄而上”,“空壳化、地产化”,“同质化倾向严重”,“烧钱多、回本慢、盈利难”……这些都是现在谈及文创产业时出现的高频词。而“高估历史资源、制造文化泡沫”的评价,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缺创意。

        其二,教育钳制了思想的自由驰聘。中关村某知名海归企业总裁曾说,中关村和硅谷最大的差异之一体现在人才的创意思维上。当企业召开“脑袋决定屁股”的会议,希望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创意时,国内人才往往不敢放开表达。所受的教育导致人才瞻前顾后,缺乏创意。

        其三,误读创意。地方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式上仍旧追求“大项目、大园区”,在支持政策上一味地“多投入、多优惠”,没有跳出抓传统工业经济的思维路径。

  而创意产业,最需要的不是园区给予的空间感,而是激发创意。

  比如,文化制度的安排往往是激发创意的关键,那么园区和地方政府如何在小范围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从而建立有利于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又如,多元的元素环境能激发无限的创意构思,那么如何为多元的元素聚集提供平台?

  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又超越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它强调用全新的思维逻辑方式融入现有产业实现价值创新,从而促进对经济运行系统的创新,促进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对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许多人知道杭州的大型演出《宋城千古情》。就是这台演出,使得宋城3800万元的年收入,变成了年毛利2亿元,未来利润可能超过整个电影市场。“给我一天,还你千年”,演出运用3D等视听技术,加上唯美的舞蹈音乐,浓缩千年历史与情感。

  未来,宋城可能尝试做实景演出,比如说在赤壁,表现一个战争场面的时候,把真枪真炮搬出来,这些新的创意图景应该更能吸引人。而类似的创意在其他地方亦可以借鉴。

  由此看来,创意不是花钱建立起来的产业梦想,相反,是通过创意梦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蓝图。作者:周熙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