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人材交流 > 正文

创意产业带火文化经纪人

2012-04-13 15:09:25北京人才市场报网络版
字号:T | T


    来自通州区宋庄镇小堡画家村的涂林夼,在798艺术区租了一间小画廊,画廊是“前店后厂”型,一边画画,一边出售。他说,有一半的作品仍然拿回小堡画家村,因为那儿的画廊老板靳东升充当了他的“经纪人”。

    靳东升是画家村的村民,从简单的出租房屋给涂林夼这样的画家们,到开画廊充当画家村的“经纪人”,他的理想是,“画廊”要从目前的80多平方米扩建到上千平方米,人员组合要有艺术总监、学术评论以及运营、策划人。

    尽管在涂林夼和很多画家眼里,画家村甚至国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艺术经纪人”,但他们都承认,没有那些画廊,没有那些画廊里自称经纪人的人,他们的作品很难出手,即便出手,也很难得到市场认可,卖出理想的价钱。

    这些画廊老板是艺术经纪人的雏形,他们成为艺术家、艺术品与买家之间的桥梁,但比买方更专业,比卖方有更多销售渠道。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系赵力教授认为,“成熟的艺术经纪人不仅要了解买、卖方市场,还应该有评估、推广、交易、搜集和出售的能力。而且要成为投资、理财专家、企业顾问、金融银行的顾问。

    今年的两会上,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文化经纪人被突出地提了出来,成为了热点话题之一。今年的政协会上,一提到文化创意产业,委员们就会提起“文化经纪人”。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文化经纪人已达4000人。从数量上分析,目前的从业人数不到整个行业需求的50%,而且极其缺乏高素质的经纪人。眼下我国的经纪人制度还不是十分完善,大多还是那种“人情式”的经纪人方式。比如配偶做经纪人,孩子帮父母出售艺术品,学生为老师出谋划策做代理,或者干脆就是熟人、朋友式的“拔刀相助”。“经纪人”与艺术家都碍于面子,与艺术市场的运行机制和规律格格不入,很不利于完善中国的经纪人市场机制和运行准则。

    市委书记刘淇在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吸引文化创意产业各领域的高端经纪人来京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专家预测,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展,对于文化经纪人的需求必将会进一步扩增。据悉,文化部艺术市场司已经就艺术经纪人问题开过论证会,随着北京艺术市场的扩大,能持证上岗的艺术经纪人将会走进北京画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