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 创意旅游 > 正文

别具特色明清城堡式建筑群:山西皇城相府

2012-03-23 15:03:54中国文化报
字号:T | T
山西皇城相府
山西皇城相府

  “太行山腹,大地苍茫;世事沉浮,皇城相府。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房姚比就韵,李杜并诗豪“,他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官,《明史》、《康熙字典》、《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大清一统史》的总裁官--陈廷敬。文风昌盛,陈氏浸染,使得地处太行腹地的陈廷敬故里--皇城相府,今古同辉,名扬四海。”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依山就势、随行生变,雉堞林立、错落有致,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一座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建筑群。

  一个过去连吃粮都困难的穷困山村,经过20多年艰苦奋斗,创造出了奇迹。如今的皇城村是全国闻名的“十佳小康村”,家家拥有几百平方米的别墅,上班开汽车。该村建有三星、四星、五星级酒店各一座,入夜灯光灿烂,交映生辉。旺季时节,游人如织。据悉,2011年,皇城相府共接待游客160万人次,门票收入78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3.5亿元。春节过后,天气变暖,计划出游的人们不妨去参观建在半山坡上的皇城相府,不仅可以领略康乾盛世“丞相府”的雄伟气派,其丰富的佚闻韵事更让你难以忘怀,感觉不虚此行。

  科甲鼎盛 冠盖如林

  据史料载,从明孝宗到清乾隆(1501年至1760年)的260多年中,皇城陈氏家族共出了41位监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显族。在此期间,先后有38位陈氏族人步入仕途,遍及大半个中国的14个省区。在陈氏家族最为鼎盛的康熙年间,为官者达16人之多,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以及父子同编《康熙字典》的盛况。

  在封建时代层层严格选拔的科举制度下,陈氏家族如此仕途亨通,不得不让人惊讶万分,称叹不已,尤其是被康熙赞誉为“卿是老大人,是极齐全底人”的陈廷敬,一生传奇,可谓功德卓着,令家族倍感荣耀。

  为官,陈廷敬清正廉洁、体恤百姓,《清史稿》给之予“恪慎”的评价。如针对朝廷腐化之风,他秉直上书康熙皇帝“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康熙纳谏:“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务实,崇尚书俭至意。”为诗,他大气磅礴,清新俊逸,寄情寓理,熔辞炼句。以诗文会友,匠心独具,与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体相切磋,与着名诗人王士祯以诗歌相唱和,“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被称为“燕许大手,海内无异词焉”.为学,他饱读诗书、笔耕不辍,一生几无搁笔,有《午亭文编》50卷,其中诗20卷、杂着4卷、经解4卷、奏疏序记及其他文体20卷、《杜律诗话》2卷;到晚年,他又手定《尊闻堂集》以及《河上集》、《三礼指要》、《午亭归去集》等,成就斐然。另外,他主持编修的国家典籍史志主要有《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鉴古辑览》、《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大清一统志》、《康熙字典》等,不仅功在其时,更利泽千秋。皇城相府也因这一代名相生前死后所闪烁的光环而更显风采。

  东方古堡 太行奇葩

  皇城相府这座城堡式建筑群,究竟匠心独具于何处,魅力独秀于何方?记者虽不内行,但着实感到了它的非同一般,而且十分奇特,令人震憾。

  皇城相府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靠樊山临樊溪而建,依山就势,巍峨壮观。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防御明末农民起义军侵扰所筑,名“斗筑居”,内城看似古朴简洁,其实内部结构复杂,颇显神秘。

  明末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当时,粮食包裹不能多藏,牛马牲畜也无处躲避,每每遭到杀掠。陈昌言对此事日思夜虑,急待万全之策,最后他想到如果能修一座城堡肯定会安全可靠,于是,他就把族人集中起来,申述他的想法,晓以同舟共济的道理,希望能筑一城以图永固之利。

  明崇祯六年,陈氏的筑堡工程动工,到次年二月竣工,设计布置严密牢固:城门镶铁皮,门上有楼,楼下券洞,洞旁掘井;铁门之外,设有粗大的木栅栏。一切闲人往来,只能在栅栏外,不得擅自入内,即便遇匪情,也有充裕的时间关闭城门可防不测。城堡修成之后,陈氏又训练了守城的家丁,添置武器装备,贮积粮食煤炭,万事俱备,固若金汤。

  陈昌言把这座城堡取名为“斗筑居”,并在城堡上亲自题写了“斗筑可居”4个字的匾额,意在这座小城堡虽然只有斗那么大,却可以安居乐业。此外,陈昌言还作了《斗筑居铭》,以告诫子孙创业不易,守成更难,让子孙后代牢记祖训,保全家业,可谓用心良苦。

  皇城相府的外城,又名中道庄,为清康熙三十八年陈廷敬拜相入阁后所建,时值清康熙太平盛世,所以,与内城相比,则更多呈现的是陈氏家族的门第和荣耀。外城紧依内城西墙而筑,设四门,西门楼墙上嵌“天恩世德”和“中道庄”两块匾额,北墙接内城北墙顺势而砌,南墙封于内城门外,西墙沿樊溪走势而建。因别于以防御为主的内城,外城建筑则显得雅致宜人、风格别样。具有观景性质的望河亭,雕梁画栋,妙趣横生。中道庄西门外的御书楼,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为炫耀陈家皇恩浩荡而特建。据记载,该楼建成时,上有康熙帝御笔亲书赐陈廷敬及陈壮履诗近20首、楹联4副等,潇洒飞逸蔚为壮观。现楼内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一副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风格迥异  特色鲜明

  皇城相府作为明清时期的礼制性建筑,每一座院落、每一处建筑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就建筑本身来讲,由于时跨明清两代,故而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风格。内城为明代遗构,主要建有树德院、世德居、御史府等8座大型院落、藏兵洞和7层百尺高的河山楼及春秋阁、文昌阁、陈氏宗祠等,其建筑设计,古朴粗犷,浑厚坚固,给人以奇特的神秘之感。外城为清代所建,建有御书楼、冢宰第、内府、点翰堂、管家院、绣楼、东书院等,其建筑布局沿袭了清代前堂后寝的规则,并在建筑风格上彰显了“正一品光禄大夫”的尊贵,给人以富丽堂皇的印象。

  穿行在皇城相府中,高墙漠漠,庭院深深,像入迷宫,若无导游引领,恐怕会找不着北。与其说这是官宦人家的豪门显派,还不如说是凝固静默的历史雕塑。

  在斗筑居修造的前一年,陈昌言同样出于抵御农民起义军之目的,取“河山为囿”之意,于内城还建了一座7层的河山楼,又名风云楼,楼层间构筑棚板用于驻守人员、储备物资。在当年七月河山楼尚未竣工之时,农民起义军曾包围过皇城相府,由于陈氏一族及时避于楼内,加之楼内贮有大量的食物,并有水源,义军围楼十余日后,终无奈而撤离,故此楼于危难之际保全了陈氏一族800余口的生命。

  在靳生木、谢鸿喜的《午壁亭与皇城考略》一文里,提及当地一个有趣的传闻,说陈廷敬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后,其母得知儿子官拜相位,萌生了去北京的念头。陈廷敬为满足母亲的夙愿,遂在故里建造了一座“小北京”,即如今的皇城相府。因陈廷敬为官清廉,得罪过不少官场臣员,于是有人趁机参了一本,说其谋反。康熙帝便骑着毛驴跋山涉水来到皇城访查虚实,但见“小北京”只不过城垣呈黄色而已,况且上面还悬挂着“黄阁青山”4个大字,是以天大的反案顿时冰释。质朴醇厚的乡间传说,也让我们看到,皇城相府确是包含了太多的故事,牵动了太多的情思。

  有人说,皇城相府从整体平面来看,似一头北尾南的神龟,轮廓分明,寓千管水固、万世不倒之意。不管怎样,皇城相府至今能保存完好,实属不易,更弥足珍贵。那些飘散在历史烟云里的豪杰英才、跌宕风雨,那些留存于古老建筑里的万千神秘,等待着你去走进……记者 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