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两岸交流 > 正文

第九届文博会:两岸文创离不开中华文化

2016-11-16 10:28:07
字号:T | T

 

http://www.ccitimes.com/uploadfile/2016/1114/20161114020850198.jpg

与会者参观台湾顶级工艺展台

http://www.ccitimes.com/uploadfile/2016/1114/20161114020853871.jpg
来自台湾的参展商(左)在展会上向客人介绍竹雕工艺品。 林善传摄
 
  海峡两岸拥有并传承着共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最大最丰富的资源,文化为针,创意为线,两岸就能开发出贯穿中华传统文化灵魂的文创产品。11月4日至7日在厦门举行的第九届两岸文博会上,来自两岸文化产业界的人士相聚一堂,寻求机遇与合作,希冀以“文化”与“创意”的软实力,开拓国际市场。
 
  在互补中促进交流合作
 
  台湾元素一直是文博会引人关注的亮点。本届展会,台湾地区参展商741家,展位数936个,再创历史新高。
  步入台湾文创商品展位,由台湾宜兰县手创协会监事游湖珍带来的花样手工皂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圆形、方形、南瓜形、台湾地图形的各式创意,颠覆了人们对于肥皂画的传统印象,引人莞尔。类似生活化的创意,在参展的台湾文创商品中俯拾皆是。
  “我们此次主要以文创商品为主,希望能够落实到生活美学上,以此促进两岸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海峡两岸文创协会理事长何立甯说:“我们也希望台湾的设计师和厂商在大陆市场上有更多的能见度,从而有更好的发展。”
  “大陆的文创商品‘高大上’,台湾的‘小而精’,两岸文创产业优势互补。”带着各种创意陶瓷作品前来参展的台湾圆神先创有限公司创始人黄耀正认为,台湾瓷器的文化创意创新理念固然可以为大陆业者借鉴,但如福建建阳“建瓷”等所代表的优秀传统工艺,则有自己独到的优势,也可以为台湾同行提供养分,两岸文创界可以借助文博会平台,在互补中促进交流与合作。
  “台湾文创作品设计精致用心,贴近市民的消费需求。”文化部副部长丁伟表示,希望台湾文创业者多走进大陆,争取每年都来参展,在大陆获得更大市场,“文博会为台商进入大陆创造了更多空间,也为大陆同业提供了向台湾学习精致创意、生产和销售与管理理念的平台,两岸借此加大互相学习,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丁伟说。
 
  在传统文化中挖掘创意
 
  清代咸丰年间的京剧图谱《庆赏升平》、出土于殷墟的甲骨文、影印版古籍《永乐大典》……文博会期间,由国家图书馆携手福建省文化厅推出的“中华典籍创意元素暨创意作品(产品)展”上,众多中华经典古籍被设计为日历、公交卡、服饰等文创产品,让不少观展者赞叹文创让古籍“活起来”。
  国家图书馆展览部副主任张立朝表示,通过打造文创产品,让古代典籍进入民众生活,将图书馆收藏的知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给读者,“文创产品可以变为一个个图书馆阅览室”。
  通过创新,让中华传统文化“老树”绽放“新花”,是本届文博会的一大亮点。
  在今年首次举办的东方茶席邀请展上,“中庸”“和乐”“秋蕴”“云朵掬月”等64件台湾经典茶席作品,以茶器组合、席面设计、花道香道、空间设计交错成独特的空间,融合传统文化精粹,汲取中华人文情怀,演绎东方哲学和现代生活美学。
  连续参加9届文博会的台湾法蓝瓷参展的经典作品“故宫三宝瓷瓶组”,运用立体雕塑和书画彩绘风格,呈现台北故宫珍藏的北宋3幅巨碑山水原画——溪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图等壮观山水景象。
  综观这些作品的“灵魂”,都是融入了中华文化。“文化创意卖的其实就是一种品位,一种文化,而最好的创意就来源于坚实的文化底蕴。”参展的台湾花莲手工艺协会理事林仲康认为,两岸文创产业合作,要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发掘和弘扬,由于两岸相同的文化底蕴,海峡两岸的合作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根价值,“文创产业没有‘根’是难以发展的”。
 
  在合作中共拓商机
 
  作为今年文博会的分会场之一,由台湾青年曾翊展在厦门曾厝垵打造的“看见台湾·宝岛文创市集”人气十足。此前,他组织台湾当地精致而有故事的文创品牌“抱团登陆”,在厦门自贸区协助开办宝岛梦工厂文创体验中心。
  “台湾文创虽成熟,但市场有限,而大陆市场需求量大,台湾文创产业的出路离不开大陆市场。”曾翊展表示,未来,他想把在厦门打造的文创模式复制到各地去,以厦门为跳板,辐射全国各地。“台湾的软实力与大陆的硬实力相结合,两岸携手合作,一起赚世界的钱”。曾翊展说。
  值得一提的是,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对接的功能在本届文博会上得到强化。展会除举办“海峡两岸互联网+IP(知识产权)衍生品设计联展”等活动外,近40所两岸高校还参与“艺术设计奖”、“产学研项目对接会”等活动。大陆12家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馆、两岸80个文创旅游城市及景区等企业与台湾五大文创协会、百家设计名企一起,共同开拓两岸IP设计合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