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 演艺艺术 > 正文

青海民族文化团体亟待差别化引导扶持

2012-04-12 17:06:49中国民族报
字号:T | T

        民盟青海省委最近作了一项有关青海民族地区文化团体发展的调研,结果显示,这些文化团体面临着诸多发展难题:
        首先,人才短缺,专业队伍流失严重。文化团体人才短缺和断档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有实力的编导、有影响的演员更为缺乏。多数青海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团体艺术骨干自上世纪90年代陆续退休,至今无人接替。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待遇难以与东中部相比,文化艺术人才招聘难度大,人力资源匮乏直接制约文化团体建设。与此同时,作为公益性文化团体,政府财政只保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团体员工工资和人头经费,而无事业经费,更无其他福利补贴。导致人才外流、改行跳槽现象时有发生,队伍不能稳定发展。

其次,经费短缺,直接制约自身发展。由于经费不足,青海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团体自身的艺术创新工作难以开展。青海省民族歌舞剧院歌舞团原团长高生耀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科技不断应用到艺术创作与演出中,打造艺术精品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然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欠账多、建设投入又不足,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团体设施陈旧,设备不足,场地失修,灯、服、道、效、化远远落后于时代,难以适应现代演出和观众审美要求,加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团体仅仅依靠自身难以在艺术创新和事业发展中寻求突破。

第三,简单推向市场,缺乏政策、制度支撑。对西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团体来说,目前,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缺乏优惠政策扶持和制度支撑。

 

“在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部分人士对民族艺术的发展认识模糊,错误地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团体改革只不过是将闲人、闲经费合并或机构压缩,未充分考虑当地区位、经济条件、演出市场因素,机械套用内地经验,将少数民族文化团体简单推向市场,这恐怕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团体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青海省政协常委、青海纵横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祁表示。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民盟青海省委主委鲍义志认为,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团体,亟待进一步区分公益性和市场化差别,需加大相应的政策引导扶持。

青海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团体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团体发展之困的缩影。业内人士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团体发展应给予更有力的支持。

“政府要加大对公益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团体投入力度,高度重视艺术流程,要把少数民族文化团体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业务主管部门重要工作议事日程,通过进一步区分少数民族文化团体的公益性和市场化差别,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法规制度,深化改革,建立健全适应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鲍义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