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 演艺艺术 > 正文

国有、民营艺术院团携手走市场

2012-03-29 11:43:51中国文化报 王立元
字号:T | T

    近日,著名越剧演员萧雅与浙江省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合作,在舟山市艺术剧院演出了复排的越剧《状元未了情》和《盘妻索妻》。在许多人看来,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演出,然而,对于萧雅和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来说,这次合作却意义非凡,它意味着民营艺术院团与国有艺术院团在探索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民营院团: 受困于人才问题

    2002年6月,从美国回来的萧雅婉拒了国有艺术院团的邀请,成立了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开始了以越剧艺术为主的演出经营活动。9年来,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每年创排一部大戏,如《状元未了情》、《何文秀传奇》、《盘妻索妻》、《秋海棠》、《绿林奇缘》、《碧玉簪》、《花为媒》、《巡按斩父》等,几乎都是叫好又叫座。

    然而,财力的单薄让他们必须精打细算,即使每台剧目的演出都获得成功,其收入也只够支付公司的办公、租赁费用和员工的基本工资。对于排戏的支出,早些年是萧雅自己拿钱贴补,这些年有了市里文化基金的补助,窘况有所改善。然而,最令人头疼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保证演员班底的稳定。“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邀请国有艺术院团的演员参与演出,不仅费用高,而且不能保证长期演出。”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红兵说,“优秀演员很难请,自己培养的演员又留不住,公司成立早期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当时采取一戏一聘制,后来经过一两个戏的摸索,有了相对固定的班底。公司也想培养自己的演员,萧雅曾亲自挑选戏校学生,手把手地教他们,但演员培养出来后最终还是流失了。”此外,没有相对稳定的排练场所,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有的时候,他们只能在别人排练的空隙排练一两次。

    国有院团: 期待品牌号召力

    当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为演员班底和演出场所困扰时,作为国有艺术院团的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正在转企改制。如何使国有艺术院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激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也是舟山市文化局和舟山市艺术剧院的领导们在思考的问题。

    被誉为“海岛小百花”的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曾被浙江省文化厅考评定级为浙江省一级剧团,现已并入舟山市艺术剧院。近年来,该团创作排演了《宝刀歌》、《长相思》、《东海明珠》、《洛水情》、《唐宫风雨》、《桃仙女》、《观音出世》、《画中情》等10余台大型历史故事剧、神话剧和优秀传统剧目,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戏剧表演艺术人才,何赛飞、王志萍、夏赛莉、陈伊娜等演员都来自该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在国内还是有一定名气的,经常能看到观众通宵排队买票看戏的景象。我们曾经带着《长相思》到上海演出一个月,很受欢迎。近些年,由于市场不景气和人才流失,有些大戏已经无法演出。”曾在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工作的舟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丁宏斌说。

    这次与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合作,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主要看中的是萧雅的市场号召力。“萧雅对越剧很有追求,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对越剧肩负的责任。我们的合作首先是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然后逐步开拓市场,争取打造一个知名品牌。这也是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造血功能的一个举措。”舟山市艺术剧院院长胡志刚说。

    优势互补 希望双赢

    萧雅经常到舟山演出,比较了解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的情况,当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提出合作意向时,萧雅爽快地答应了。“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行当比较齐全,演员阵容也比较完整,还有一套不错的舞美班子和乐队,并且保持着良好的团风,我们双方刚好互补。”萧雅说。

    这次和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合作,萧雅带来了尹派经典剧目《盘妻索妻》以及曾获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越剧《状元未了情》。自9月7日开始排练以来,萧雅和10多位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员每天从早上8点半练到晚上10点,中间仅有吃饭和午休的时间,即使是中秋小长假,她们也没有休息。虽然很辛苦,但演员们干劲十足。1990年就进入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的花旦演员张红在《盘妻索妻》里与萧雅同台演出。“第一次和萧雅老师排戏时特别紧张,心理压力很大。她的眼神一动,我就怕自己跟不上。”张红说。在萧雅的指导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红和其他演员就有了很大进步。

    “以前也曾有过单个演员和我们合作的先例,比如我们曾和王志萍合作过《春香传》,但与民营艺术院团合作开拓市场,对我们来说还是第一次。”丁宏斌说,“这次只是探索性的合作,如果双方觉得不错,下一步会进行更长远的合作,比如,围绕舟山的海洋文化创作新剧目等,希望我们获得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