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 新媒体 > 正文

微信向用户收费可能性极低

2013-04-11 09:48:34文汇报
字号:T | T


        微信等OTT们的“过顶传球”可能要受到些阻滞了。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公开表示,关于公众普遍关注的运营商对微信收费一事,工信部已要求运营商制定解决方案提交工信部。

一时间,外界关于“微信要收费”的传言再次甚嚣尘上,网络上甚至已出现了“微信收费方案”的各种版本,如“2G网络文字每十字一分钱”、“4月1日后注册的用户每月需支付服务费为6元人民币,海外用户为1美元”等等。不过,用户需要明白的是,“微信有收费可能”指的是运营商向腾讯收费,而非微信向用户收费。当然,这笔费用将有多大,会否转嫁到用户头上,还是未知之数。

微信向用户收费可能性极低

3月3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参加“岭南论坛”时透露,工信部正在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已要求运营商制定解决方案提交工信部,并承诺监管部门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但不允许运营商利用垄断地位遏制微信等业务。“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苗圩在谈到收费标准时表示,除了工信部协调,还得靠竞争机制,三家运营商不能串通一气,来垄断这个市场。苗圩的表态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微信将终结免费时代”的舆论风向,引起了用户的普遍担忧。网友“stone天堂”认为“我已经向运营商就数据传输支付费用,为什么还要为某个软件或应用所使用的数据流量另行付费?这不是二次收费了吗?”借着昨天的“愚人节”,网上还流传着诸多微信收费方案,让大量网友“傻傻分不清楚”。

事实上,网友可能是普遍出现了误解,这里所说的“微信收费”指的是运营商向腾讯收费,而非微信向用户收费。昨天,腾讯公司在向本报记者发来的声明中强调,“普通用户正常使用微信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收费的。”此前,一位腾讯高管也曾向记者透露,在公司内部,腾讯对微信的期望非常高,决心很大,绝不会直接向用户收费来“自毁前程”,那等于是把刚刚收进口袋的第一张移动互联网“船票”再吐出来。

“腾讯被收费”会否转嫁成本

在向微信收费问题上,博弈的双方始终是运营商与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们。OTT(Overthe Top),本是篮球用语“过顶传球”,现指互联网公司通过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发展自己的业务,这导致运营商沦为管道,而且维护成本“压力山大”。

早在一个月前,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接受采访时就把腾讯看成了比联通电信更可怕的劲敌,这在三大运营商此前发布的财报中也可明显看出迹象,移动数据流量大幅提高,但流量营收并没有跟上,受微信影响,全国短信业务量更出现了增速滑坡。

除了业绩影响外,运营商的“压力源”还包括信令占用和网间结算费用。所谓信令占用,简单点说就是微信长期“挂机”所抢占的通道资源,这很容易造成2G网络的瘫痪,据说微信60%的信令资源让中移动十分“捉急”。另外,由于许多微信内含有超链接,将流量引导至不同运营商的“地盘”,导致运营商之间还需支付数额巨大的网间结算费用。套业内人士的话说,“这等于是运营商在为OTT们买单。”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魏武挥认为,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弯道妥协”,即腾讯为运营商补贴一部分费用,比如网间结算费用等,或者通过其他合作手段来解决问题。若是如此,意味着腾讯将承受一笔不菲的成本,这肯定会对微信产生一定影响,“这部分成本是否会转嫁给用户,取决于成本有多大,不排除微信通过一些增值业务收费的可能。”

他认为,微信与运营商之间的收费争论,正戳中当下的矛盾焦点,因为在3G网络上,信令占用的矛盾并不明显。运营商应该意识到,2G网络应该加速淘汰,“目前中国移动正在布局4G业务,如果切换到4G网络上,收费问题会迎刃而解。”

腾讯方面在声明中也表示,目前已经在2G/2.5G网络上展开了优化工作,希望和运营商通过技术层面的沟通、合作、创新,减少微信“永远在线”对网关的压力。

有专家表示,微信等OTT们与运营商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未来随着VOIP(网络电话)服务的发展,OTT们的增长和爆发将是大势所趋,微信只是这股大潮中一个代表,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更应该借此契机,坐下来商讨适合长期合作发展的规则,引导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