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重点推荐 > 正文

“石”话实说(之一)

2014-08-06 09:43:07
字号:T | T

        开栏的话:福建省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常务理事何光锐先生,长期从事书画与寿山石鉴赏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是福建省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和寿山石鉴赏专家。近几年来,他在相关媒体、网站多次发表文章。从今天起,本网分别在《重点推荐》、《产业研究》栏目陆续予以刊载,以飨读者。

眼力就是生产力

   说老实话,当初刚开始接触寿山石的时候,还真的有点顾虑,因为有石友告诉我说,“石头很美,但这里头的人却不怎么美”。于是担心自己玩石头以后也变得不美了。
  其实石头跟许许多多事物一样,无所谓美丑,也无所谓雅俗。美丑雅俗皆系于人,是人在物的面前照见了自己。
  苏东坡说,“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玩石头是玩得愉悦还是玩得郁闷,是“玩物丧志”还是玩出文化玩出品位,取决于你对待石头的态度,看你是“游于物之内”,还是“游于物之外”。齐白石自称“三百石印富翁”,你可以体会到他老人家那种自嘲又自得的心情。
  写这个专栏,毫无疑问,要站在收藏爱好者,特别是那些初学者这一边的。因为他们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弱势除了脸薄心软眼拙外,还有“信息不对称”。收藏的过程总是充满了误区与陷井,总有人用种种似是而非的高深理论和说法来遮盖一些简单而重要的“道道”。专栏的每一篇,都试图揭露这样的“道道”,让大家能够经常回到常识上来。
  当然,下士闻“道道”必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也。
  中国人特别喜欢创造一些委婉、体面的说法。
  比如,在收藏方面,“交学费”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体面”的说法。
  什么叫“交学费”?,不外乎马失前蹄,买错了东西,说得白一点,就是“栽了”。虽说搞收藏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但老“交学费”总归不是个事儿。
  从少“交学费”,到领取“奖学金”,是每位收藏爱好者的追求,然而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收藏家,却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了具备实业家的财力、军事家的魄力、外交家的韧劲和口才外,还得炼就一双不折不扣的“火眼金睛”。
  眼力就是生产力。
  这一“定理”适用于所有收藏领域,寿山石也不例外。如果你想玩石头而不是被石头所玩,毫无疑问,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眼力。因为在市场上,没有收藏价值的石头总是远远多于值得收藏的石头,每当笔者看到不少石友家中那一大堆毫无可取之处的“战果”时,不免为之扼腕叹息。
  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是眼力,如何培养眼力?
  人类为了提高自身的眼力,发明了两样东西,一是望远镜,一是显微镜。有趣的是,无论是“望远镜”还是“显微镜”,在收藏的过程中都能派上用场。
  一位很高明的石友曾经透露了他每周末逛石市的“秘诀”:到了市场,不急着在某个摊位前驻足,而是迅速地浏览一圈,用一种“探照灯”般的眼光,“扫瞄”出整个市场最值得关注的那几个目标,然后再“各个击破”。实际上,他的所谓“探照灯”,就是“望远镜”的概念,其优点是能够从整体上抓住对象的特点,去掉不必要的干扰,从而用排除法实现“沙里淘金”。
  另一位石友则总结了“交学费”的教训:每次总是习惯性地在某个摊位前蹲下来,随手拿起一块石头,就开始从细节处寻找它的优点,找着找着优点就给找着了。直至回到家里,定睛一看,不禁哑然失笑--今天又收了件“垃圾”。是什么欺骗了他的眼睛?很显然,是“显微镜”。
  当然,“显微镜”也有它的长处,例如能够发现裂格、杂质和“做”色,弥补“望远镜”之所不及。
  也许有人会说,你讲的这些“道道”都带着功利色彩,真正的收藏是为了怡情悦性,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有什么不可以呢?
  对了,这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如果能用庄子的“齐物论”来看待收藏,则无所谓对无所谓错,无所谓贵无所谓贱,无所谓得无所谓失,无可无不可,无往而不适了。
  
 
                                                                                              作者:何光锐(福建省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