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国内 > 正文

北京东城胡同原有老工厂 华丽转身创意园

2012-04-26 10:06:26北京青年报
字号:T | T


创意让墙上的空调变身为电视形状
 
         从新闻中获悉,今年6月,雍和园管委会将整合东城区胡同里的创意工厂资源,推出“胡同里的创意工厂游”线路,向公众开放。本版特别约请胡同迷带我们在纸上先行胡同创意工厂游。

     在北京的胡同中,众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厂,废弃于街头巷尾,成为时代的缩影。继798文化创意街区创办成功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让胡同中的老厂房焕发新生机,“胡同创意工厂”的概念随之而生,在东城区就有这样的胡同工厂华丽转身成为创意街区。

  东城区是北京的老城区,有些由废弃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化产业聚集区,被称作“胡同里的创意工厂”.这些创意工厂将旧厂房特有的残旧外表保留下来,然后对内部空间进行改造,施以大胆创意,形成独特的胡同创意工厂文化。行走在胡同里的创意工厂,这里悠闲而不拥挤,也没有偏居城市一隅的798艺术工厂因偏远带来的交通不便,这些胡同创意工厂里散发着胡同“街坊”特有的浓浓情谊。

  ■童年记忆中的人民美术印刷厂,成为“胡同创意园”

  人民美术印刷厂在板桥南巷7号,这里交通便利,我从地铁5号线北新桥站下车,开始我的寻找之旅。在我的记忆中,人民美术印刷厂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人民美术”这四个字,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挂过毛主席、周总理的印刷肖像,那时注意到这些肖像都是“人民美术印刷厂”印刷的,当时看着这家印刷厂的厂名非常好奇,因“人民美术”四个字与“印刷厂”三个字是不同的字体,“人民美术”是手写体,而“印刷厂”是印刷体,当时觉得这样写特别美观,后来才知道“人民美术”四个字是周总理题写的,不禁对这家印刷厂刮目相看,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这家印刷厂就在我的身边。

  板桥南巷在北新桥南,胡同的西口立着个大大的牌子,写着板桥南巷。板桥南巷不长,只有短短的一百来米,胡同在清代属正白旗,光绪时称骆驼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称为板桥南巷。人民美术印刷厂就在胡同西口,远远地就能够看到白底红字的“人民美术印刷厂”的标牌。

  走进人民美术印刷厂大门,感觉工厂的一切似乎未曾改变,门口的传达室还是老样子,厂区里主楼、配楼、两个纸库、锅炉房和车库依然如故。这就是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吗?从外表看不出有什么与众不同。但走进厂区的车间、库房、锅炉房,才发现内里却是别有洞天。昔日机器轰鸣的印刷车间,如今已经变身为时尚的产品设计展示厅,就连老旧的残墙,也布满了人物画像。更有趣的是残破的老烟囱,竟被设计师们改造成个性鲜明的吊灯,不禁让人感叹人类的无限创意。再往厂区的地下仓库走去,偌大的空地,化身地下美食体验馆。这一切的一切让这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工业老厂,蜕变为京城靓丽的“胡同创意园”.

  据了解,人民美术印刷厂改造项目于2010年启动。新厂搬到亦庄,老厂房便废弃了。工厂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老厂区实施改造再利用方面,大力挖掘辅业资源的潜力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胡同里的工厂建筑空间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并满足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使用功能需求的多样化。人民美术印刷厂对主体建筑的改造遵循“修旧如初”的理念,原则上保留基础形态,只进行必要的修整与装饰,就如神来之笔般将老厂房变身为创意园。

  离开人民美术印刷厂,回身望去,当年热火朝天的工厂,已如历史的缩影留在昨天,遗留下的老厂房却如凤凰涅盘得到重生--今天,它以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新形象,回归到了世人面前。

  ■嘉诚印象,北京童装厂华丽转身

  藏经馆胡同是雍和宫后身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然而就是在这条胡同中,藏着两家胡同创意工厂,分别是11号和17号。虽然两家胡同创意工厂现在分属于不同的“东家”,但是它们的地盘都是北京童装厂的故地。

  我从地铁5号线雍和宫站下车,走出地铁站,便闻到空气中弥散的淡淡幽香,不用问这是雍和宫内善男信女给佛祖上香的香气。在雍和宫大街的两侧都是与佛教有关的店铺,店铺中有售卖香火的,有出售吉祥物、纪念品的。藏经馆胡同不在雍和宫大街的街面上,而是藏在雍和宫的后面,如果想寻找这条胡同,可以走安定门东大街,也可以走戏楼胡同。我选择的是从雍和宫大街路东的戏楼胡同进入藏经馆胡同。我顺着雍和宫大街一路向南,便找到了戏楼胡同。

  戏楼胡同在雍和宫的南侧路东,胡同东西走向,东通柏林胡同,西达雍和宫大街。走入戏楼胡同,浓浓的胡同人家气息扑面而来。胡同两侧有很多小饭馆,我去的时候正是午饭时分,胡同里热闹非凡。戏楼胡同在历史上也是个热闹的地方。雍和宫原为清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的宅院,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后,府院改称雍王府。康熙皇帝驾崩后,胤禛当了皇帝,他的宅院就成为潜龙邸,不能再住其他的人了,于是胤禛决定将雍王府一半改为喇嘛庙,一半建成行宫。行宫内设有寝殿、游廊、花园和戏楼。胤禛驾崩后,他的儿子弘历继承皇位,即乾隆皇帝。弘历是在雍王府出生的,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因而对这座王府非常有感情。弘历喜欢看戏,曾下令对行宫内的戏楼等进行维修,他经常到这里看戏。后来戏楼失火,整座戏楼被焚毁。弘历认为这是上天示警,便不再对行宫和戏楼进行修葺,这里遂成荒芜之地。清末此地逐渐出现民居,因曾是戏楼所在地,便称为戏楼胡同。

  从戏楼胡同往北就是藏经馆胡同,胡同北段为经史馆,为雍和宫藏经楼。胡同遂因此得名藏经馆胡同,胡同名字自清末出现,至今未变。我从藏经馆胡同一路往北,远远地就看到路西一座高楼,在四周低矮的胡同平房的衬托下越发地鹤立鸡群。走到近前,楼身上大大的“嘉诚印象”四个字显露出来,这就是我要寻找的胡同创意工厂。嘉诚印象的门牌号是藏经馆17号,在它的北侧还有藏经馆11号,11号门口还挂着北京童装厂的牌子,向人们无声地介绍着自己的历史。我忙问童装厂旁边居住的老居民可知道11号和17号的关系,老居民说:“这两处都是北京童装厂,后来厂子不景气,就把厂房出租,成了现在的写字楼了。不过你可别小瞧这写字楼,模样不咋样,楼里的企业听说都是文化创意产业,可时髦了。”

  告别了老居民,我走进了嘉诚印象写字楼,没想到嘉诚印象写字楼的外观毫不起眼,内里却是与众不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火红的雕塑,雕塑完全用长方形的木块组成,仔细观看竟是“嘉诚印象”四个字。写字楼是四方形的,中间是天井,被辟成了休息区。这座写字楼里聚集了几十家文化创意企业,涉及出版发行、网络游戏、动漫、影视等多个领域。正是这些企业给藏经馆胡同带来了浓浓的文化创意氛围。

  ■东雍创业谷,家有梧桐树招来金凤凰

  从藏经馆胡同出来后,我就陷入了胡同的包围中,四周都是胡同,条条相通,在胡同中我七拐八拐地就拐到了后永康胡同。后永康胡同的得名还要追溯到前永康胡同。前永康胡同明朝属居贤坊,称永康侯胡同,因永康侯徐忠的住宅在此地而得名。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称前永康胡同。后永康胡同因在前永康胡同的北侧,好像躲在前永康胡同身后,而得名后永康胡同。

  在后永康胡同中也有胡同创意工厂--东雍创业谷。这是座现代化写字楼,它的整体装修风格古朴大方,而内部配套设施现代齐全。东雍创业谷写字楼由一座主楼和三座辅楼组成。

  据了解,当年北京东方置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果断决策购买了东城工商局老办公楼,即后永康胡同17号,公司聘请专业人员对楼房进行精心设计,彻底装修改造成为东雍创业谷。有了梧桐树,就引来了金凤凰。自2008年6月招商以来,已吸引100多家企业入驻,是中关村科技园雍和园区里的明星楼盘。

  ■方家胡同46号,原中国机床厂演绎文化传奇

  在东城区的胡同创意工厂中,最为耀眼的明星,当数方家胡同46号。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艺术区大都存在于远离市中心的地方,方家胡同46号的出现,带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认识。

  方家胡同是北京城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胡同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其位置格局早在元大都时期就已确立。方家胡同交通非常方便,无论是乘坐公交车或是地铁,都能方便找到。

  步入方家胡同,被老北京胡同豁亮、从容的气质包裹着,让我匆匆的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方家胡同较之北京其他胡同要宽阔一些,胡同两侧的深宅大院多是从王公贵胄到民国的新贵,在方家胡同居住的都不是寻常人。方家胡同最尊贵的宅第,要数循郡王府了。循郡王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死后追封为循郡王。方家胡同里的循郡王府是过继给循郡王为嗣子的绵懿,按贝勒府的规制修建的。该府建筑布局规整,纵深宽广,王府大院占据了胡同北侧的大半。我从王府门前路过,朱红的大门紧闭,偶尔从庭院中露出的飞檐脊兽,令人感叹不已。

  循郡王府往西是方家胡同小学,这是一所普通的小学,但是它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1918年9月,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被任命为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即方家胡同小学)校长。于是老舍就在这里住了两年,并经常去隔壁的京师图书馆读书。而胡同的19号到27号有一段时间,是北平警察厅长吴品番创办的北平警察传习所。曾经做过京兆尹的薛笃弼居住在15号,21号是北平沦陷时期伪市长刘玉书的宅邸,27号是北平沦陷时期伪宪兵司令陈亚南的住宅。这些宅院都不是我要找的地方,我的目标是方家胡同46号。

  方家胡同46号就在方家胡同小学西边不远,这里原是中国机床厂厂址,如今成为了胡同创意工厂。一路走来,我的视野早已适应了老北京四合院的灰墙青瓦,46号院里主楼大红的色调,立时让人眼前一亮。建筑的大胆颜色,超前的设计,一下将人从朴素的古代,拉向了光怪陆离的时尚时代。

  方家胡同46号是一个宽敞的院子,这里在抗日战争前是英国人经营的铁艺公司,北平沦陷后,被日本人用作了研制武器的军工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机床厂落户于此,于是在这个宽敞的院落里,礼堂、办公楼、车间、锅炉房拔地而起,组成了“中国式工厂”.方家胡同46号的建筑大多为高顶建筑,样式种类繁多。这就为艺术家提供了大量可供改造的空间。于是,一个集中了剧场、舞蹈团、酒店、设计工作室、咖啡厅、主题餐厅、玩具店铺等各种业态的文化创意企业在这个院落里被创造出来了。

  很多人喜欢用798来形容方家胡同46号,但是我认为这座胡同创意工厂的定位比798更多元化一些,这里不但有主题书吧、餐厅、酒吧、胡同艺术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还建造提供影视创作、表演的小剧场,创意实验室等。这里有经营音乐、咖啡、旅行、私房菜的方家壹贰、纸品的创意天地--纸曰paper talk、成果酒店、Y-3展示厅、现代舞排练厅、参差咖啡馆、NAPA西餐酒吧,还有以经营云南菜着称的户外主题餐吧--埃蒙小镇等等。据说这些业态的选择,利于不同业态的主人之间形成真正“跨界”的互动交流。而方家胡同46号也在这些不同业态企业的衬托下,成为东城胡同创意工厂的一朵奇葩。

  ■国学胡同11号,浓浓书香扑面来

  在东城区列出的“胡同里的创意工厂游”线路名单中,国学胡同11号位列其中。在我的探访中发现,东城的胡同创意工厂中,国学胡同11号是最为与众不同的。这里创意的味道不浓,而文化味却浓浓,国学胡同11号已经被辟为国学书院。

  国学胡同不在雍和宫大街的街面上,胡同东起官书院胡同,西不通行,所以寻找国学胡同,必须先找到从雍和宫大街的突破口,我选择了从雍和宫大街可以进入的官书院胡同。

  官书院胡同的名字,听着就透着书卷气。其实不只这条胡同,围绕在孔庙和国子监周围的胡同,都有着儒雅的名字。官书院胡同,清光绪间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有记载。此巷北端,清乾隆十五年标有“玉书楼”,光绪《顺天府志》谓国子监东北有御书楼,当即此地,因此官书院之名或为御书楼之名演变而来。清宣统时称小后井。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称官书院,1949年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小后井并入,改称官书院胡同。

  官书院胡同的一边是孔庙的红墙,国学胡同的半边是孔庙的后殿,两座胡同相得益彰。官书院胡同的西口往北就是国学胡同。国学胡同明清时无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因胡同位于国子监之后而得此名字,1949年后沿称。国学胡同路北原建有祭祀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韩公祠。韩愈曾任监察御史、四门博士、国子监祭酒,因而在北京国子监后身修建韩公祠以纪念。韩公祠当年颇有规模,有祠门、享殿及东西配殿等,享殿内供奉韩公像。现在的国学胡同小学即是韩公祠旧址。

  国学胡同11号,正好在胡同的拐角处,我去时大门紧锁,不得入。只是在门外望见绿阴下掩映的红漆大门和门上“国学书院”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