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国内 > 正文

两会文化视点:音乐是一种习惯 音乐产业必有发展

2012-03-16 17:45:22中国广播网
字号:T | T

         \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闭幕。本次两会上,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话题讨论空前热烈。所谓“文化”,是一种体现国家或民族历史人文、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精神产品,而“产业”作为经济学概念,是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当“文化”和“产业”嫁接时,会产生很多观点与争论,代表委员们对此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从音乐是否可以产业化、以及如何发展音乐产业这一主题出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滕矢初认为,音乐作为创造性的艺术是不能被产业化的。

          滕矢初:创造性的东西是没有办法产业化的。艺术是创造性的东西,如果只追求,会走进死胡同。

  全国政协委员、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黄宏认为,既然音乐可以“产业化”,那么培养这一特殊产业的消费者很重要。

  黄宏:音乐的听众需要培养。音乐是一种习惯,首先要读懂。音乐不简单地等于唱几首歌。音乐的修养、理论、积累非常重要。为什么我们有的民族能歌善舞,其实就是一种积累。对孩子们要有很系统的音乐教育,让他们从小就了解交响乐、民族音乐、戏曲等。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就很欠缺(音乐教育),现在的孩子应该注意培养,用这种音乐的语言去沟通。音乐既然要“产业化”,那么他针对的是消费者,针对接受者。

  我国音乐产业发端于20世纪初叶,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已历经百年沧桑,但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极为曲折艰辛。1997年之后,刚刚形成规模的我国音乐产业开始饱受盗版之苦,大量的、有组织的盗版活动毁掉了20年培育起来的市场,也毁掉了发展势头迅猛、充满中国民族特色的原创音乐潮流。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郁钧剑表示盗版太多是问题。

  郁钧剑: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盗版太多。像我们有时候一首歌录制完就完了,你都不知道它会赢得多少利益。而在国外就不一样,你每使用一次歌曲,都是需要自动付费的。版权意识是很重要的。

  音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最好的注解和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是否发达,作为基础的音乐产业的发展状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着名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认为,她的“魅力中国”巡演过程就在一定程度上为音乐产业、特别是中国民族音乐走向市场进行了一次探索,同时也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宋祖英:现在流行音乐在市场开拓做得很好,中国民族音乐也需要宣传和包装,运营,来宣传优秀的音乐作品。让更多的老百姓通过买票,而不是政府发票给大家做福利。高品质的文化需求,老百姓也需要。去年的经验,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行们通过运营的手段去把中国民族音乐、民族声乐更大化地让听众去现场聆听。

  我国音乐产业面临着极好的市场机遇,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传统唱片市场萎缩、原创匮乏、侵权盗版严重、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割不合理、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相信通过业界的思考与献言,更要通过实践中的摸索,中国的音乐产业将会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