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国内 > 正文

咖啡文化的主角只是一杯杯咖啡吗

2022-08-08 10:39:09解放日报 任翀
字号:T | T
  这两天,“2022上海咖啡文化周”再次让上海的咖啡文化成为焦点。统计显示,上海已有近8000家咖啡馆,是全球拥有咖啡馆最多的城市。
 
  近8000家咖啡馆,竞争不会激烈吗?尤其是那些小店如何生存?
 
  不起眼的小店能被看见
 
  福州路近福建中路,p.r.e.c coffee的门面非常小,只容一人通过。这家小店一天能卖出近200杯咖啡,60%至70%的订单来自外卖。“即使是像我们这样的小店,也能被看见。”咖啡师李金奇和刘春燕分析,上海消费者对咖啡的依赖度很高,外卖力量又强,很小的门店也可以通过外卖做出口碑。
 
  小店的用心不仅体现在咖啡豆的筛选上,对服务也花了不少心思。对来自外卖的订单专门设计了包装:先用保鲜膜包裹整杯咖啡避免翻洒,又在外面加一层锡纸,夏天隔热、冬天保温。刘春燕说,“有的消费者就是看到我们外卖包装好,才反复点单。”
 
  离它不远的湖北路上,the Key精品咖啡自烘店也是单门面小店。咖啡师小胖介绍,小店已经开了4年,熟客多,“很多人关心疫情后的小店。其实,上海消费者对小店很友好,周边写字楼的小哥哥小姐姐回来上班后,就一直支持我们。”
 
  挪瓦(NOWWA)静安大融城店店长觉得,从咖啡能看出线上线下互相支持为消费市场带来的活力和韧性,“我们这家店不过20平方米,最多一天能卖出1000多杯咖啡。线下门店解决了几百米近距离的用户需求;线上为品牌提供了更多的露出机会。”
 
  今年的上海咖啡文化周有个特别活动:3万杯咖啡通过饿了么等外卖平台送出,帮助咖啡馆与消费者建立联系。饿了么相关负责人说,3万杯外卖咖啡来自4000多家咖啡馆,其中很多是不起眼的小店,而这一免单活动只是平台今年夏季免单行动的一部分。从数据看,很多提供早餐、下午茶、夜宵等非正餐消费的小店在这些活动中收获的订单金额创历史新高,还积累了新客群。
 
  除了“网红”打卡还有啥
 
  有人觉得,“网红经济”推动咖啡馆发展,部分消费者只是为了“打卡”一款颜值比较高的咖啡或一间装饰有特点的咖啡馆,对咖啡文化本身并不感兴趣。
 
  “从我们的感受看,上海消费者很看重咖啡的文化底蕴。”中共一大纪念馆旁的一咖啡店长李华平说。一咖啡是新天地当下人气最高的咖啡馆之一,试营业刚满月,不曾打广告,消费者却络绎不绝。参观纪念馆的市民游客、逛街的消费者,往往会被这间红色门头、灰色砖墙的咖啡馆吸引,更有人带着自拍杆专程而来。
 
  同样认为消费者不仅仅为“网红经济”买单的,还有报亭咖啡。小店在山东中路汉口路转角处,旁边就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的《申报》编辑部旧址。店长陈倪雯解释,叫“报亭咖啡”不只因为比邻编辑部旧址,而且很多消费者对近代报刊史及报刊所记录的社会热点感兴趣,所以店里的产品大多与此有关:一杯“墨芝拿铁”含有浓缩咖啡、食用竹炭粉、黑芝麻、鲜牛奶等,似墨汁般浓稠,代表《申报》厚重的历史;添加茉莉花、黄皮汁、乌龙茶等的季节特调美式,是为1874年上海第一份国人所办的中文日报《汇报》设计,体现它开启民智、净化风俗的办报理念。
 
  推动消费者走进咖啡馆
 
  两年前,来自意大利的咖啡品牌Lavazza拉瓦萨将意大利之外的第一家咖啡旗舰店落子上海,正是看中上海的咖啡文化。两年过去了,拉瓦萨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口味,研发了不少定制产品。在今年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拉瓦萨又为中国市场定制了一款拼配咖啡豆“罗马·花之广场”。
 
  拉瓦萨西岸凤巢店的店员说,上海咖啡文化周是对咖啡行业从业者的鼓励,也是展示城市活力的舞台。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和推广,推动更多消费者走进咖啡馆。
 
  咖啡文化的主角并不只有咖啡,更有上海支持各种主体良性发展的城市魅力。
 
  “咖啡馆是实体店的代表,形形色色的消费者都体现了这座城市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报亭咖啡的陈倪雯对一名上了年纪的熟客印象很深,“奶奶经常来店里,每次都特别大声,‘我要一杯拿铁!要浓的!不要大杯!’”店员们很喜欢这位奶奶,因为她除了买咖啡,还会夸奖店里的陈设细节。
 
  the Key精品咖啡自烘店的小胖则觉得,上海咖啡文化的魅力既有消费者真金白银的支持,更在于人与人的交流,“到店的客人中,很多会和我聊天。有的请教咖啡知识,有的给我们灵感。”
 
  店里有一款季节特调:美式咖啡加了薄荷和青瓜汁。小胖说,有熟客在别处喝到了放青瓜汁的咖啡,觉得味道不错,就告诉了小店,“我们觉得这个创意很特别,就根据自己的特色豆子进行了调配,果真很适合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