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国内 > 正文

北京国际电影节:三年,向更成熟迈进

2013-05-10 09:30:25
字号:T | T

“天坛奖”“影视化装”“电影市场”……一系列新的亮点,给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增色不少。组委会称,已经走过3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将在今后办出自己的特色与风格,严格遵照国际电影节的标准,不仅要向戛纳、威尼斯等世界知名电影节看齐,更要与上海、长春、香港、台湾等地举办的电影节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长效合作机制。

组委会称,明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会更专业,不仅要建立一支专业化运作团队,还要聘请一批专家出谋划策。而北京国际电影节今后的走向,也可从这3年的发展窥见端倪。

评奖:选片及评选标准尚待改进

本届电影节与前两届的最大不同是启动了“天坛奖”评奖单元,并推出“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撰文称:“它从历史观、美学观高度提出的独特见解,不但增添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文化内涵,而且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创新,是一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远航,体现出中国电影人在推进文化强国战略中的文化主张和时代担当。”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王人殷认为:“前两届电影节是预热,以本届设立‘天坛奖’和提出核心价值理念为标志,北京国际电影节将向更加成熟的阶段迈进。”

纵观本届“天坛奖”入围影片以及最终获奖名单,在评奖方面,电影节组委会积极拓展邀片渠道,广泛征集世界各国优秀电影新作,德国、阿根廷、亚美尼亚、伊朗等11个国家的15部影片最终入围角逐,并花落各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说:“一些电影节设置了艺术总监这一职位,专门从事选片工作。北京电影节今后要朝这个方向发展,才能更专业、更高端。”

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北京盛世华锐电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军认为,目前国内电视节、电影节在评奖权威性上并没有真正做到位,北京国际电影节要想做出特色就需要一点胆识,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话题:专业性与民众性并行不悖

话题是一个电影节能否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好的话题能够引领潮流,给电影节增添色彩。王人殷提出,要办好电影节的各项专题研讨会,坚持论坛的学术性,形成业内的影响力,还要多举办群众性专题活动,把电影节变成文化节日。“可以利用中国电影博物馆做很多活动,比如进行明星物品的展览、拍卖等。”王人殷说。

相较前两届,本届电影节首次举办“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论坛历时两天,10余位中外知名电影化装造型师围绕“电影化装造型的艺术与技术”深入交流探讨,分享创作理念、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

第二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北京民族电影展继续纳入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民族电影交响音乐会——歌曲荟萃》亮相电影嘉年华启动仪式;“基美国际影人沙龙”以中外电影产业现状及发展为主题,围绕推动电影全方位合作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女性·导演·纪录片论坛”共同分享女性导演的纪录片创作经验……在一周的时间内,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影视圈研讨高潮。

与此相对应的“北京展映”活动在北京30家影院进行,共设置31个展映单元,放映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260部影片600余场次,其中90%的影片为近两年新作。影片实现了多国别、多题材、多风格样式和高艺术质量,展示了世界多元电影文化魅力,受到广大观众好评。活动期间举办国家和地区专题影展9场,组织主创媒体见面会、新片发布会等近70场,为各国电影人、电影爱好者搭建了观摩、洽谈、借鉴、交流的平台。但是由于组织能力、影片资源等方面的欠缺,尚不能够完全满足观众的需求,不少场次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不少网民提出,影片展映是否可以进一步统筹协调,而专业性研讨会是否可以考虑让普通电影爱好者有机会参与、旁听。

服务:为电影市场建平台是第一步

就国际范围而言,电影市场可谓是各路电影节的兵家必争之地——目前法国戛纳电影节坐拥全球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德国柏林电影节旗下的欧洲电影交易市场也被视为欧洲市场的重要门户。而近些年来快速崛起的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本身即以市场板块为主。因此可以说,电影市场的发展,对于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长远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3年来,“电影市场”也是北京国际电影节下属活动中发展最为迅猛的板块之一。由“电影洽商”正式升级为“电影市场”后,本届电影节共有200余家国内外电影公司及相关机构参展,其中国际展商超过80家,比去年增长30%。除了美国电影协会、德国电影协会、法国电影联盟、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等各国行业协会,今年的参展商中也不乏工业光魔、IMAX和华谊兄弟等业内知名公司。

在操作环节上,一方面,本次“电影市场”展区布局按照产业链形态进行安排,为国内外知名电影机构搭建展示、交流、交易的平台;另一方面,纳入电影金融服务、电影担保服务、电影文化保税服务、电影知识产权服务等一系列特色服务内容,逐步形成了“电影市场”的特点与亮点。

在这一系列展示的背后,本届“电影市场”的签约成交总额高达87.31亿元,比上届增长65%。在27个签约项目中,过亿元项目高达21个,并有10个中外合作项目。而不少专家则更希望看到“后电影节效应”,形成影视合作氛围,让中国的电影、电影人真正走出去,到国际市场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