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国内 > 正文

首届市民文化节“满月” 吸引超过400万人次参与

2013-04-25 10:37:23
字号:T | T

东方网4月25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从“虹桥·艺术集市”到“城市景观音乐会”,从“文化进地铁”到“电影进大居”,从“社区日”到“企业文化日”,上海群众文化活动的样式正在不断丰富创新,市民大众的自主参与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自“3·23文化服务日”全城总动员开始,首届市民文化节已经持续了一个月,共举办各类活动5000多场,吸引超过400万人次的参与;率先启动的市民舞蹈大赛有超过6000支团队报名参赛;25个街镇举办了“社区日”。月初公布的春季活动全表已在全市发放,6000多项春季活动全面铺开。

就市民文化节满月以来各种工作的进展和成果,早报记者专访了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萧烨璎。萧烨璎认为,一个月来政府搭建的平台效应已经显现,群众文化的维度随社会群体的参与而扩大,在此平台上对接的资源社会效应也得到进一步放大。举办这个“永不落幕”的文化节的根本目的,是要让文化生活成为这个城市居民生活的常态。

文化节是一个输送资源的枢纽

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强调“开放办节”的理念,旨在为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自发参与、自主操办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提供舞台。

萧烨璎告诉早报记者,这个节日最大的意义在于政府在办节思路上的转变,

“市民文化节的品牌效应未必能像其他专业节庆来得那么显现,但它会是一种长期、隐性的影响,自下而上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素养。说到底,市民文化节不是传统的‘节’,展示、评奖、吸引眼球都不是这个节创办的目的,眼下如此大力引导,持续一年,说到底,是为了让参与文化生活成为上海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萧烨璎说。

群艺馆向各单位都下发了“资源表”和“活动表”两张表格,由专人筛选现有资源并进行配对。市民文化节的平台效应,有力促进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满载运行。春季活动中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阵地开展的活动占80%。除社区自行策划的项目外,市级优质文化资源也被输送到了社区。如东方宣教中心拟定“文化菜单”供社区按需“点菜”,配送大型文艺演出40余场;市文联首批约请100名艺术家和学者为基层提供艺术讲座、艺术鉴赏等活动;上海历史博物馆由于馆址迟迟未敲定,大量珍贵史料被束之高阁,借由此次机会向宝山居民进行了展示;中华艺术宫还专门推出了“百万居民走进中华艺术宫”活动,首批20万张邀请券已全部通过社区派发。

萧烨璎介绍说,市民文化节已经在全市的社会大众中形成初步印象,“群艺馆借此机会也面临着转型,成为一个配置资源的枢纽,使辐射效益更大化。”今后,更长远的目标是让需求和资源更主动地对接。萧烨璎说:“资源打通需要一个过程,但已经有所尝试,比如我们把文联提供的100位文艺名家的菜单挂在网上,各社区文化中心、图书馆自己在网上点击认领,先到先得,后期具体事宜双方自己接洽。”

促进基础文化设施“软件”升级

近年来,上海政府花大力建设基层文化服务设施,截至今年,共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08家。但由于相关机制的不健全,一些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少数人的专利,一些社区文化中心仅仅定点开放场地给固定的社区文化团体使用。此次借由市民文化节平台,各区都成立了相应的指导委员会监督、部署工作,经费和扶植政策方面也得到相应的保障。

记者走访多个社区文化中心,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萧烨璎说:“对基层队伍的锻炼也是我们这次办节的目的之一,这两年不少调研结果都显示基层文化建设的硬件造好了,软件却总跟不上。政府专款配送的结果往往覆盖面有限,僧多粥少。文化服务日不是突击检查,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完成自己的职责,不习惯贴近群众需求的工作方式必须转变。”

不过现在这个问题因为4月初公布的一份春季全表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将全市所有社区文化中心的活动汇总到一份表格上公开,一来提前敲定的公告形成文化单位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市民是参与者,也是监督者;二来将全市所有社区活动汇总在一起,无意中形成了竞争机制,无论是在活动数量还是活动质量上,各单位都必须下功夫钻研、创新。一个可喜的变化体现在,几乎每个社区都增加了面向流动散客大众的活动,例如公共展览、家庭类展示以及契合社区自身气质的社区日。

“社会主体”不断扩大

萧烨璎说,在最初定下“政府主导、社会主办、群众参与”的主旨时,对于“社会主体”的概念连他们自己都不是太清晰。文化节开展一个月来,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让萧烨璎看到了潜藏的“社会主体”的巨大潜力。“按理说3月10日我们的征集令就到期了,但即使到现在群艺馆每天电话还是络绎不绝。”例如某食品公司提出在端午举办包粽子大赛,并提供赞助;经济信息委员会也提出将现有的活动纳入市民文化节,让金融业精英走进市民;禁毒办则来询问,“高墙中的服刑人员是否能够参与市民文化节?”在最近一个月“摸着石头过河”的进展中,萧烨璎和群艺馆的工作人员亲眼见证他们做了多年的群文工作在此平台上不断发酵,“我们要做的,是真正能让2400万人口人人能参与的文化节。”

市民文化节春季第一阶段“社会征集、主体举手、满载运行”的目标已基本达成,下一步夏季的重点将逐步转入“最美风采、赛事看点、民星故事”的挖掘。市级十大赛事的有序开展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夏季活动全表》的填报工作也已经启动。

对于市民文化节如何能可持续发展,萧烨璎提到,“经费机制是提供保障,长期以需求为导向,对接市民文化需求才是根本。”同时,政府层面也会转变以往的资金支持方式,“经费以奖励为主,通过顶层设计发挥基层的积极性。”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