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台湾 > 正文

台媒:台湾动漫产业积弱不振 当局应重视

2013-02-26 13:03:54
字号:T | T
      台湾《中国时报》23日发表社论探讨台湾动漫产业发展。文章回顾本土漫画曾经的荣景并分析日漫进军台湾带来的冲击,指出,台湾动漫产业积弱不振,不能怪年轻人哈日,也不能怪岛内创作者实力不够好,只能说,主事者对此重视不足,没有拿出办法。只有当局重视动漫产业,台湾动漫才能动起来。


今年台北国际书展动漫馆和往年大不相同,多家代理日漫的主流出版社,另起炉灶于新春期间举办台北国际动漫节,与过年前举办的国际书展互别苗头;少了日漫的加持,过去书展年轻粉丝排队抢购、包围漫画家及声优的疯狂场面,果然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然而,不论拼场的结果输赢如何,这样的“大拜拜”,对岛内的动漫环境及产业发展,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

来看一些数字。台湾每年漫画出版品营业额约20亿元(新台币,下同),但卖的都是日本漫画,台湾本土漫画作品只占1%,约2000万元;日本每年漫画产值约60亿元,但这不包括授权发行及周边商品的的营收;韩国在官方全力扶植之下,全年漫画产值高达8亿美元,超过200亿台币,迎头赶上日本。台湾根本没得比。

令人扼腕的是,台湾并非没有人才,过去也曾经创造过荣景,七八十年代,就有魅力无法挡的四大天王:蔡志忠《诸子百家》系列,把硬梆梆的经典变成有趣的读本,令日、韩及大陆惊艳;朱德庸的《醋溜族》、《涩女郎》,以幽默犀利的笔触描绘都会男女百态,不只在台湾畅销,更在东南亚造成旋风;敖幼祥的《乌龙院》开启搞笑武侠漫画先河,之后改拍成动画及电影,同样造成轰动;郑问《东周英雄传》以水墨漫画进军东洋,造成震撼,日本漫画家协会还颁发特别奖给他,感谢他为产业带来启发。台湾漫画家的努力有目共睹,黄金十年,陪伴许多漫迷度过青涩岁月。

开放版权之后,日漫大举入侵台湾,台湾书迷趋之若鹜,一夕之间,市场完全被日漫霸占,台湾漫画家生存空间被排挤,之后,大批漫画家前往大陆发展。

许多人感叹,官方对待漫画创作的态度,就像大部分的台湾家长一样,认为那是小人书,会让小孩不爱念书甚至玩物丧志,却轻忽了漫画抚慰人心、激发想像力的关键力量。

1959年,法国漫画家戈西尼及乌德佐联手创作《高卢英雄传》,主角阿斯特力克斯(Asterix)屡获神助,打败罗马帝国军队,故事内容振奋人心,1965年法国发射首枚人造卫星,就是以阿斯特力克斯为名,感谢这个角色为国家人民带来信心。

美伊战争期间,各国派军到伊拉克支援,日本驻军担任后勤补给,他们将漫画《足球小将翼》的图样画在水车上,成为战地最受瞩目的地标,不只欧美官兵会心一笑,连伊拉克当地的人民也感受到这股温馨的力量。

而正当全球影视产业陷入“编剧荒”的同时,日本却以动漫画产业链的连动效应,一再创造房奇迹,畅销漫画改编成动画卡通,收视告捷,再改拍剧场版电影,这样的成功模式屡试不爽,堪称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

当局高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属于台湾自己的动漫产业政策到底是什么、希望在哪里、人才又在何处?台湾动漫产业积弱不振,不能怪年轻人哈日,也不能怪岛内创作者实力不够好,只能说,主事者对此重视不足,没有拿出办法。

要留住人才,擒“贼”要擒王,大陆懂得礼遇台湾出品的漫画大师,台湾更应展开双臂热情拥抱他们回家,向他们请益,带动岛内漫画家的士气。大陆打造动漫基地,台湾一向不缺蚊子馆,缺的是内容及营运计划,例如,漫画学者洪德麟坐拥数十万册漫画文献,其中有多少是台湾漫画的宝物!他渴望成立漫画博物馆,目前只缺地点。此外,“文化部”去年一连举办九场“文化国是论坛”,第二波正如火如荼展开,我们认为,相关单位尽快将动漫议题排进主题,广邀专家列席,共商振兴动漫产业对策。

再者,世界各国每每提及动漫,多半同时将电玩产业一并纳入思考,即所谓ACG产业(Animations、Comics、Games),台湾却习惯只提动漫,更荒谬的是,漫画归“文化部”管,动画及电玩产业归“经济部”管,多头马车,整合不易,相关单位应尽速出面协调,让产业发挥相乘效益。

台湾的动漫产业已落后日韩太多,当局不能只是袖手旁观,期待5年、10年后的台湾,不管是书展、动漫展,台湾的作品不再只是少数的1%、5%,而能和日本漫画家势均力敌。